【抛砖引玉的典故】“抛砖引玉”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比喻用自己不成熟或低劣的意见或作品去引出别人的高明见解或佳作。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与艺术交流,背后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典故来源:
据《旧唐书·李绅传》记载,唐代有一位名叫赵嘏的诗人,以诗才著称。有一次,他写了一首题为《长安秋望》的诗,其中有一句“残星几点雁横塞,碧树一枝霜满天”,意境深远,广受称赞。当时,另一位诗人李绅(字公垂)看到这首诗后,觉得非常精彩,便在旁边题了一首诗,但内容较为平庸。李绅在诗中写道:“曲江千树花,红艳照晴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随后,他在诗末写下一句:“抛砖引玉,愿闻高见。”
后来,人们将“抛砖引玉”作为成语流传下来,用来形容自己先提出一个不太成熟的建议或作品,目的是为了引起他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
抛砖引玉典故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抛砖引玉 |
出处 | 《旧唐书·李绅传》 |
原意 | 用自己不成熟的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作品 |
使用场合 | 常用于谦虚地邀请他人发表意见或提供更优方案 |
典故人物 | 赵嘏、李绅 |
典故背景 | 李绅在欣赏赵嘏的诗后,写下自己的诗并附上“抛砖引玉” |
后世影响 | 成为鼓励交流与谦逊表达的常用成语 |
小结:
“抛砖引玉”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体现了古人谦逊好学、乐于交流的态度。在现代生活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提出观点时要保持开放心态,尊重他人的智慧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