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苏轼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2025-11-23 10:15:10

问题描述:

苏轼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3 10:15:10

苏轼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流传千古。要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需结合苏轼当时的处境、心境以及历史环境。

一、

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夜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时他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职。此时的苏轼已离开京城多年,仕途并不顺利,曾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虽有所起用,但仍然处于政治边缘。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与思念。而苏轼此时身处异地,远离亲人,内心充满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同时,他对人生、命运也有诸多感慨,因此借明月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此外,苏轼在词中也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体现了他超然物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表格:苏轼《水调歌头》创作背景一览表

项目 内容说明
作品名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创作时间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创作地点 密州(今山东诸城)
创作背景 - 苏轼当时任密州知州
- 离开京城多年,仕途不顺
- 深夜独处,思乡思亲
- 对人生、命运的感悟
主题情感 思念亲人、人生感慨、豁达乐观
背景人物 弟弟苏辙(苏子由)
历史背景 北宋中期,政治改革运动中,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
诗歌风格 风格豪放中带有婉约,意境开阔,语言优美
传世影响 成为中秋诗词经典,广为传诵,体现苏轼“达观”的人生态度

三、结语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展现了自己面对人生起伏时的从容与豁达。这首词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不仅因其文辞优美,更因其情感真挚、思想深刻,反映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哲人的精神境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