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的诗文豪放洒脱,词风清新自然,书法与绘画也极具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
苏轼一生经历丰富,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成就斐然,还在政治实践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操守。以下是他生平的主要阶段总结:
一、早年求学与科举成名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他的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母亲程氏也颇有才学,家庭环境对他的成长影响深远。苏轼少年时期便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19岁中进士,22岁中制科,成为当时文坛新秀。
二、初入仕途与政治主张
苏轼进入仕途后,曾担任大理评事、凤翔府判官等职。他主张改革,反对保守派的严苛政策,因而多次受到排挤。他在《上神宗皇帝书》中提出变法建议,虽未被采纳,却显示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三、乌台诗案与贬谪生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诗文被指控“讥讽朝政”,遭到弹劾,最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这一事件被称为“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在黄州期间,他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奠定了他文学上的不朽地位。
此后,苏轼又被贬至惠州、儋州等地,但他始终以豁达的心态面对逆境,创作出许多反映生活情趣和人生哲理的作品。
四、晚年归隐与文化贡献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赦免,回到京城,不久后病逝于常州,终年64岁。他的一生虽然充满波折,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苏轼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均有卓越贡献,其作品流传千古,影响深远。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思想家、艺术家和政治家。
苏轼生平简要表
|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 1037年 | 出生于四川眉山 | 父亲苏洵,母亲程氏 |
| 1057年 | 中进士 | 时年20岁 |
| 1061年 | 中制科 | 被授予大理评事 |
| 1079年 | 乌台诗案 | 被贬黄州 |
| 1080年 | 居黄州 | 创作《赤壁赋》等名篇 |
| 1093年 | 被贬惠州 | 继续创作,著有《荔枝叹》 |
| 1097年 | 被贬儋州 | 在海南讲学,传播文化 |
| 1101年 | 病逝于常州 | 享年64岁 |
苏轼的一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以文人之志,行政治之事;以艺术之才,写人生之诗。他的精神与作品,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