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动迁安置房买卖新规有哪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动迁安置房作为解决被拆迁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方式,在近年来备受关注。2018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动迁安置房的买卖政策进行了多项调整,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居民权益。以下是2018年动迁安置房买卖的主要新规总结。
一、2018年动迁安置房买卖新规总结
1. 限制转让年限
根据多地政策规定,动迁安置房在取得房产证后需满一定年限(如3-5年)才能进行上市交易。这一规定旨在防止“炒房”行为,确保安置房真正用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2. 明确产权性质
部分动迁安置房属于“有限产权房”,即房屋产权不完全属于个人,而是带有一定限制。2018年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了这类房产的产权归属,避免买卖过程中因产权不清引发纠纷。
3. 加强合同备案管理
为保障买卖双方合法权益,2018年起,各地要求动迁安置房买卖必须进行合同备案。买卖合同需在房地产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确保交易合法有效。
4. 禁止违规转让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以租代售”、“虚假交易”等乱象,2018年出台的新规明确禁止动迁安置房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转让,违者将面临法律追责。
5. 强化信息公开
政府要求各地定期公开动迁安置房的房源信息、价格标准及交易情况,提升透明度,防止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风险。
6. 鼓励优先购房权
部分地区在动迁安置房分配中引入“优先购房权”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原住户优先购买安置房,保障其基本居住权益。
二、2018年动迁安置房买卖政策对比表
| 项目 | 政策内容 | 目的 |
| 转让年限 | 满3-5年后方可交易 | 防止炒房,保障居住属性 |
| 产权性质 | 明确有限产权或完全产权 | 避免产权纠纷 |
| 合同备案 | 必须进行合同备案 | 保障交易合法性 |
| 禁止违规转让 | 禁止非正规渠道转让 | 规范市场秩序 |
| 信息公开 | 定期公开房源与交易信息 | 提高透明度 |
| 优先购房权 | 原住户优先购房 | 保障居民基本权益 |
三、结语
2018年的动迁安置房买卖政策,体现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意图,同时也更加注重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对于购房者而言,了解这些新规有助于规避风险,做出更合理的购房决策。建议在进行动迁安置房买卖前,咨询当地房产管理部门,确保交易合规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