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载驰及译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其中,《载驰》是《诗经·鄘风》中的一篇,讲述了一位女子在战乱中奔波求救的故事,表达了她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人民的关怀。以下是对《载驰》原文及其译文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展示。
一、文章总结
《载驰》是一首具有强烈政治色彩和情感表达的诗篇,通过一位女性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国难当头的现实。诗中女子不顾个人安危,长途跋涉,寻求救援,展现了她的勇敢与责任感。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诗经》中少见的叙事性较强的篇章。
该诗不仅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坚强与智慧,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忠义与责任的重视。其内容虽简短,但寓意深远,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载驰》原文及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 驱车疾行,回卫国慰问卫侯。 |
|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 女子多愁善感,各自有去向。 |
|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 许国人责怪她,众人年少又轻狂。 |
| 爰丧其马,而不能止。 | 马跑了,却无法阻止。 |
|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 女子多愁善感,各自有去向。 |
| 非父母之命,敢行? | 不是父母的命令,怎么敢行动? |
|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 淇水浩荡,浸湿车帘。 |
|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 女子多愁善感,各自有去向。 |
|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爱慕却不见面,挠头徘徊。 |
三、总结
《载驰》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坚韧与担当。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诗中的情感与思想内涵。此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与女性地位的重要资料。
如需进一步探讨《诗经》其他篇章或相关背景知识,可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