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研究人员在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关键发现中为羧基体提供了新的线索

发布时间:2024-05-11 11:17:21来源: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羧基体(一些细菌和藻类中发现的固碳结构)的工作原理。这一突破可以帮助科学家重新设计和重新利用这些结构,使植物能够将阳光转化为更多的能量,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铺平道路,从而有可能增加全球粮食供应并缓解全球变暖。

羧基体是某些细菌和藻类中的微小隔室,将特定的酶包裹在由蛋白质制成的外壳中。它们进行碳固定,即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细胞可用于生长和能量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弄清楚这些隔间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科大海洋科学系副教授曾庆禄教授领导的团队在最新研究中展示了从一种名为原绿球藻的细菌中纯化出来的羧基体的整体结构。

该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丛钊教授合作,克服了细胞破碎和污染方面的最大技术难题之一,这将阻碍羧基体的正确纯化。该团队还提出了α-羧基体的完整组装模型,这在之前的研究中尚未观察到。

他们的研究发表在《自然植物》杂志上。

该团队专门利用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来确定α-羧基体的结构,并表征蛋白质壳的组装模式,该蛋白质壳看起来像一个20边形,其表面排列有特定的蛋白质。为了获得直径为86纳米的最小α-羧基体的结构,他们收集了超过23,400张从科大生物冷冻电镜中心的显微镜拍摄的图像,并手动挑选了约32,000个完整的α-羧基体颗粒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