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为相译文】一、
《田子为相》是一则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讲述的是田子在担任国相期间,因贪图私利而最终导致国家衰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意在告诫当权者应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可因个人私欲而损害大局。
故事中,田子为相后,生活奢侈,不听劝谏,甚至对忠臣提出的意见置若罔闻。后来,他因贪腐被罢免,国家也因此陷入混乱。这个故事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官员的道德修养与责任担当。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田子为相,三年,百姓多贫,而府库虚。 | 田子担任国相三年,百姓大多贫穷,国家府库也空虚。 |
| 人或谓曰:“君为相,而民多贫,府库虚,何以治国?” | 有人对他说:“您作为国相,百姓却很贫穷,府库也空虚,怎么治理国家呢?” |
| 田子曰:“吾以财养民,民自富。” | 田子说:“我用钱财来养活百姓,百姓自然会富裕。” |
| 人曰:“今民贫而府库虚,是君之过也。” | 有人反驳道:“如今百姓贫穷,府库空虚,这是您的过错。” |
| 田子曰:“吾不取民,民自足。” | 田子说:“我不从百姓那里索取,百姓自然会满足。” |
| 人曰:“君不取民,民何以得?君不养民,民何以生?” | 有人继续说道:“您不向百姓索取,百姓凭什么获得?您不养育百姓,百姓又凭什么生存?” |
| 田子不能对。 | 田子无言以对。 |
| 后果,民叛,国乱,田子遂亡。 | 最终,百姓反叛,国家动乱,田子因此逃亡。 |
三、总结分析:
《田子为相》虽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它揭示了一个道理:作为国家的管理者,不应只顾个人利益,而应以民生为本,合理分配资源,维护社会秩序。田子的失败在于他忽视了民众的实际需求,过于依赖个人判断,最终导致国家动荡、自身失势。
该故事也反映了古代政治中“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强调了领导者必须具备责任感和远见,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启示与反思:
- 领导者的责任:领导者应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能因个人私欲而损害公共利益。
- 政策的合理性:政策制定应基于实际,而非主观臆断。
- 倾听民意:领导者应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避免独断专行。
- 道德修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治理国家的基础,缺乏道德的领导者难以赢得民心。
五、结语:
《田子为相》不仅是一则历史寓言,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代统治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责任。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治理之道,在于以民为本,以德服人,方能长久稳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