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子介绍】香附子,学名Cyperus rotundus L.,又称莎草、香附、地毛草等,是莎草科(Cype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温带地区,尤其在中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香附子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杂草,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常用于中医药中。
香附子的根茎呈纺锤形,表面有明显的节,颜色为棕褐色或黑褐色。叶片细长,呈线形,通常丛生。花序为圆锥状,小穗排列紧密,花色多为黄绿色或紫红色。其果实为三棱形瘦果,成熟后呈深褐色。
在传统中医中,香附子被归为理气药,主要功效包括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行气止痛等。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胸胁胀痛、胃痛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香附子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香附子 |
学名 | Cyperus rotundus L. |
科属 | 莎草科(Cyperaceae) |
别名 | 莎草、香附、地毛草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根茎纺锤形,叶片线形,花序圆锥状 |
分布范围 | 热带及温带地区,中国南方常见 |
药用部位 | 根茎 |
性味归经 | 苦、辛、平;归肝、脾、三焦经 |
功效 |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行气止痛 |
主治 | 月经不调、胸胁胀痛、胃痛等 |
化学成分 | 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 |
现代研究 | 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 |
香附子虽为常见杂草,但在中医药中有着重要地位。合理利用其药用价值,有助于发挥其在健康调理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农业中也需注意控制其生长,避免对作物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