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救药什么意思】“无可救药”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已经到了无法挽回、无法挽救的地步。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通常用来表达一种绝望或无奈的情绪。
一、
“无可救药”出自《左传》,原意是指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后来引申为事情或人的状态已经到了无法改变或挽救的程度。它多用于形容人性格顽固、行为恶劣,或者情况严重到无法挽回。在日常使用中,这个词往往带有一定的批评意味,也可能用于调侃或夸张的语境中。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无可救药 | 
| 拼音 | wú kě jiù yào | 
| 出处 | 《左传·哀公十三年》:“病不可救也。” | 
| 原意 | 病情严重,无法救治 | 
| 引申义 | 事情或人已无法挽救、无法改变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的状态已到极点 | 
| 情感色彩 | 负面,带有批评或无奈情绪 | 
| 常见搭配 | “无可救药的人”、“无可救药的错误” | 
| 近义词 | 无药可救、不可救药、死马当活马医(反义) | 
| 反义词 | 有救、可以挽回、尚可补救 | 
| 使用场景 | 批评、讽刺、感叹、文学描写等 | 
三、实际应用举例
- 例句1:他沉迷网络,早已无可救药。
- 例句2: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再不处理就无可救药了。
- 例句3:她对爱情太执着,简直是无可救药。
四、注意事项
虽然“无可救药”听起来语气强烈,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让人感到被贬低或攻击。在正式写作中,建议根据语境选择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无可救药”的含义、用法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表现。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