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一、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为同乡后学马君则所写的一篇赠序。文章通过作者自身求学经历的叙述,表达了对后学的勉励与期望,强调了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重要性。
文中,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家境贫寒,但依然坚持读书,甚至“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和毅力。他对比了自己与当时富贵子弟的学习条件,指出“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说明只要努力,终有收获。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和对后辈的关怀。
二、原文摘录与分析表:
| 原文句子 | 翻译 | 分析 |
| 余幼时即嗜学。 |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 | 开篇点明主题,突出“嗜学”这一关键词。 |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因为家里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来抄写,亲手抄写,计算好日子归还。 | 展现作者求学的艰辛与刻苦精神。 |
|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 | 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都结冰了,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展,但我不敢懈怠。 | 强调环境恶劣仍不放弃学习的决心。 |
|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 我站在老师身旁,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下腰,侧着耳朵请教。 | 描绘出作者虚心求教的态度。 |
|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 有时遇到老师训斥,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反驳。 | 表现出对师长的尊重与谦逊。 |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等到老师心情高兴时,又去请教。 | 体现作者坚持不懈的精神。 |
|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 如今这些学生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粮食,父母每年送来衣物,没有饥寒之苦。 | 对比古今,指出当下学子条件优越。 |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之意。 | 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专心求学的态度。 |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我的勤奋与艰难就像这样。 | 总结自身经历,引出对后学的劝勉。 |
三、总结语:
《送东阳马生序》不仅是一篇记叙个人求学经历的文章,更是一篇激励后人勤奋学习、不惧困苦的励志之作。通过对比自身与当代学子的不同境遇,宋濂表达了对后学的殷切期望,也传递了“勤能补拙”的深刻道理。文章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