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切”是一个在文言文中常见且多义的字,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用法,可以表示多种含义。为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切”在文言文中的不同意义,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其主要含义。
一、
“切”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字,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形容词或副词。其基本含义包括“切近”、“恳切”、“急迫”、“切割”等。具体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准确含义。
1. 切近、贴近: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密切,如“切问”即为“切近地询问”。
2. 恳切、诚挚:如“切谏”指诚恳地劝谏。
3. 急迫、紧迫:如“切急”表示事情紧急。
4. 切割、割裂:作为动词使用,如“切肉”即“切割肉”。
5. 深切、深刻:如“切思”意为“深切地思考”。
此外,“切”还常与“合”、“理”等字搭配,形成固定词语,如“切合”、“切理”,表达契合、符合之意。
二、表格展示
序号 | 含义 | 文言例句 | 释义说明 |
1 | 切近、贴近 |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夫子之言,切近而易行。” | 指话语或行为贴近实际、易于实践 |
2 | 恳切、诚挚 | 《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左右皆曰:‘今吾以君之贤而居位,臣之贵而有宠,非不欲为国,然未得其道,愿王切谏之。’” | 表达诚恳的劝告或建议 |
3 | 急迫、紧迫 | 《左传·僖公十五年》:“秦晋之战,秦师败绩,晋人追之,不及。秦伯悔之,乃使使者切告晋侯。” | 表示情况紧急,需立即处理 |
4 | 切割、割裂 | 《韩非子·五蠹》:“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 “切”可引申为“切割”动作 |
5 | 深切、深刻 | 《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强调做事要深入、坚持不放弃 |
6 | 切合、符合 | 《史记·滑稽列传》:“于是楚王闻之,怒,召而责之曰:‘吾已许诺齐王,而将军不听,是欺之也。’……于是楚王怒,欲切责之。” | 表示意见、行为与实际情况相符 |
三、结语
“切”在文言文中具有丰富的语义和多样的用法,理解其含义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这些常见用法,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对于学习古文的人来说,积累这类常用字的多义性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