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恕千里赴期文言文阅读答案?】《卓恕千里赴期》是一篇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的文言短文,讲述了东吴名士卓恕信守承诺、千里赴约的故事。文章虽短,但寓意深刻,展现了古人重诺守信的高尚品德。
一、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魏国大臣王朗与东吴名士卓恕有约。王朗因公务繁忙,未能如期赴约,便托人转告卓恕:“吾不能赴期,当后月来。”然而,卓恕并未因此而放弃,他坚持按照约定的时间前往,即使路途遥远,也未曾半途而废。
王朗得知后,感慨万分,认为卓恕不仅有才,更重诚信,于是对他更加敬重,并将他推荐给朝廷。
这篇短文通过卓恕的行为,表达了“言而有信”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士人之间的交往之道。
二、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表格形式)
题目 | 答案 |
1. 文章出自哪部史书?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2. 卓恕为什么千里赴约? | 因为他信守承诺,不愿失信于人。 |
3. 王朗为何未能如期赴约? | 因为公务繁忙,无法按时到达。 |
4. 卓恕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精神? | 重诺守信、诚实守礼的精神。 |
5. 最终王朗对卓恕的态度如何? | 非常敬重,并将他推荐给朝廷。 |
6.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 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赞扬信守承诺的品德。 |
7. “吾不能赴期,当后月来”是谁说的? | 王朗 |
8. 卓恕最终是否等到王朗? | 没有,但他依然坚持赴约。 |
三、结语
《卓恕千里赴期》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思想内涵丰富,是古代士人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依然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信守承诺、言行一致的品质,始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