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赵归的意思】“完璧赵归”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将物品完整无缺地归还给原主。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和氏璧被秦国强索,最终由蔺相如巧妙应对,成功保全玉璧并将其送回赵国的故事。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完璧赵归 |
拼音 | wán bì zhào guī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释义 | 指把完整的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归还物品或履行承诺的行为 |
近义词 | 原物归还、完物归主 |
反义词 | 丢失、损坏、据为己有 |
二、出处与故事背景
“完璧赵归”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珍宝——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假意以十五座城池为交换,想要骗取这块玉。赵王不敢轻易答应,但又怕得罪秦国,于是派蔺相如前往秦国交涉。
蔺相如在秦宫中机智应对,识破了秦王的欺诈行为,最终在众臣面前展示出和氏璧的珍贵,并指出如果秦王不守信用,他宁愿将玉毁掉也不让其落入秦国之手。秦王无奈,只好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返回赵国。
这一事件体现了蔺相如的智慧和忠诚,也成就了“完璧赵归”的典故。
三、现代应用与意义
在现代,“完璧赵归”不仅用于描述归还物品的行为,也常用来比喻履行诺言、坚守原则、维护尊严等精神品质。它强调的是一种诚信和责任感,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例如,在商业合作中,若一方将对方提供的物品完整归还,就可以说“完璧赵归”;在个人生活中,若某人借用他人物品后按时归还且未损坏,也可用此成语来形容。
四、总结
“完璧赵归”源于古代历史故事,象征着诚信、责任与智慧。它不仅是对归还物品的一种描述,更是一种高尚品德的体现。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信”与“义”的重视。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完整归还物品 |
出处 | 《史记》 |
故事背景 | 蔺相如护璧归赵 |
现代意义 | 诚信、责任、智慧的象征 |
应用场景 | 归还物品、履行承诺、维护尊严 |
通过了解“完璧赵归”的来源与内涵,我们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从中汲取文化智慧,提升个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