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下一句或上一句是什么苦心人】一、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这句话出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卷八》中的《范增》篇。整句为:“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这句古语常用来形容有志者坚持不懈、最终必能成功。
在实际使用中,这句话有时会被简化为“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但它的完整版本还包括“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两句话分别讲述了越王勾践和项羽的故事,表达了“坚持与努力终将获得回报”的深刻寓意。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句话的上下文和出处,以下表格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聊斋志异·卷八·范增》 |
完整句子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 |
简化版本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 |
上一句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下一句 | (无直接下一句,此句为独立表达) |
含义 | 表达了只要有决心、肯努力,最终会取得成功 |
涉及历史人物 | 越王勾践(三千越甲)、项羽(百二秦关) |
三、补充说明
虽然“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常被单独引用,但在原作中,它与“三千越甲可吞吴”并列,形成对比。前者讲的是项羽攻破秦国,后者讲的是勾践复国灭吴,两者都体现了“忍辱负重、终成大业”的精神。
因此,在使用这句话时,可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是否加入完整的上下文,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文化内涵。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故事或诗句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