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料中的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表如何填写】在建筑工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工作。通过对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定期测量和记录,可以及时发现结构异常变化,为工程验收、后期维护提供重要依据。而“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表”则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书面记录工具。
本文将对“建筑资料中的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表如何填写”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案例,以表格形式展示填写内容及注意事项,帮助相关人员规范操作、提高资料管理效率。
一、填写目的
1. 记录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2. 为后续工程验收、结构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3. 发现异常沉降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
二、填写内容概述
沉降观测记录表一般包括以下基本
序号 | 项目名称 | 填写说明 |
1 | 工程名称 | 建筑物全称或工程编号 |
2 | 观测点编号 | 按照设计图纸标注的观测点编号填写 |
3 | 观测日期 | 实际进行观测的日期(年月日) |
4 | 观测人员 | 参与观测的人员姓名或编号 |
5 | 使用仪器 | 如水准仪型号、编号等 |
6 | 基准点高程 | 初始基准点的高程值(单位:米) |
7 | 当前观测点高程 | 当次观测得到的高程值 |
8 | 累计沉降量 | 从初始观测到当前的累计沉降数值 |
9 | 沉降速率 | 每次观测之间的沉降差值,反映沉降速度 |
10 | 备注 | 对异常情况、天气影响等的说明 |
三、填写注意事项
1. 数据准确:每次观测应由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2. 时间连续:按设计要求定期观测,不得随意中断或遗漏。
3. 记录清晰:填写时字迹工整,避免涂改,必要时可加盖印章。
4. 数据对比:每次记录后应及时与前一次数据比较,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5. 归档保存:所有观测记录应妥善保存,作为工程档案的一部分。
四、示例表格(简化版)
工程名称 | 观测点编号 | 观测日期 | 观测人员 | 仪器型号 | 基准点高程 | 当前高程 | 累计沉降 | 沉降速率 | 备注 |
XX小区A栋 | S-01 | 2024-04-05 | 张三、李四 | DSZ3 | 50.20 | 50.18 | 0.02 | 0.02 | 正常 |
XX小区A栋 | S-02 | 2024-04-05 | 张三、李四 | DSZ3 | 50.15 | 50.13 | 0.02 | 0.02 | 正常 |
XX小区A栋 | S-03 | 2024-04-05 | 张三、李四 | DSZ3 | 50.30 | 50.28 | 0.02 | 0.02 | 正常 |
五、常见问题解答
Q1:沉降观测频率如何确定?
A:通常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施工阶段等因素决定,一般每1~2周观测一次,基础施工完成后可适当延长。
Q2:沉降观测是否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
A:是的,建议由具备测绘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确保数据准确性。
Q3:沉降观测记录表需要谁签字?
A:应由观测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
六、结语
沉降观测记录表不仅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障建筑物安全运行的关键依据。正确填写和管理该表,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希望本文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实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