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运动爆发于哪年】“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学生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青年在抗日救亡斗争中的觉醒与奋起。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时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一、事件背景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先后制造了“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五省变为“防共自治区域”。面对外敌入侵和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开始强烈要求抗日救国。
二、事件经过
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的各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走上街头,举行抗日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抗议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呼吁全国民众团结抗日。
这次运动迅速波及全国,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端,也被称为“一二·九运动”。
三、事件意义
- 唤醒民族意识: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救亡运动。
- 激发青年力量:鼓舞了广大青年投身革命和抗战。
- 促进统一战线:为后来的国共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运动名称 | 一二·九运动 |
发生时间 | 1935年12月9日 |
发生地点 | 北平(今北京) |
主要参与者 | 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 |
抗议内容 | 反对日本侵略,要求政府抗日 |
历史意义 | 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
通过回顾“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段峥嵘岁月,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当代青年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