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陈元方年十一时原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陈元方年十一时原文,真的急需帮助,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31 07:12:44

陈元方年十一时原文】一、

《陈元方年十一时》是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的一则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少年陈元方(陈纪)在父亲被客人批评时,机智应对、言辞得体的故事。这则故事体现了陈元方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家教背景,也反映出当时士人阶层对礼仪与言辞的重视。

故事中,陈元方的父亲陈寔(字仲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某日有客人来访,因不满陈寔的言行而当面批评。陈元方虽年仅十一岁,却能从容应对,既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又不失礼节,展现了其非凡的智慧与修养。

二、原文及译文对比

原文 译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太丘。太丘使去,元方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元方十一岁时,在太丘(即其父陈寔)处等候。太丘让元方离开,元方说:“等您很久没来,已经走了。”朋友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中午见面,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的面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他。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去了。

三、人物分析

人物 身份 表现 评价
陈元方 陈寔之子,十一岁 言辞得体,逻辑清晰,冷静应对 少年聪慧,有礼有节,体现良好家教
陈寔 东汉名士 被客批评,未直接回应 德高望重,沉稳内敛
客人 陈寔友人 无礼指责,后感惭愧 知错能改,表现人性一面

四、故事启示

1. 言辞得体,是为人处世的重要能力:即使年纪尚小,也能用理服人。

2. 诚信与礼貌是立身处世之本:故事强调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3. 家庭教育的影响深远:陈元方的优秀表现离不开其父亲的教导。

五、结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虽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不仅展示了古代少年的智慧与修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与道德的高度重视。它提醒我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应注重言谈举止,做到知礼守信,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