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上一句】“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它强调了虚心学习、谦逊好学的精神。
那么,“不耻下问”的上一句是什么呢?这句话的完整原文是: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不过,这并不是“不耻下问”的直接上一句。实际上,“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中的另一段话: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而在《论语·公冶长》中,还有一句与“不耻下问”相关的句子: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但真正与“不耻下问”形成上下文关系的,是下面这段话:
“子曰:‘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不耻下问。’”
不过,这种引用方式在古文中并不常见,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不耻下问”这一成语的出处是《论语·公冶长》,其原句为: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虽然这句话不是“不耻下问”的直接上一句,但它和“不耻下问”一起,构成了孔子关于“好学”精神的重要论述。
总结与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原文出处 |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直接相关句子 | “不耻下问”并非单独成句,而是出现在孔子对“好学”的阐述中 |
上一句(间接) |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
含义 | 不以向地位或学识较低的人请教为耻,体现谦虚好学的态度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不耻下问”虽没有明确的“上一句”,但它的思想背景和语境可以追溯到孔子关于“好学”的论述。理解这句话的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