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人的典故是什么】“烂柯人”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传说的典故,常用来比喻时间流逝之快、人生短暂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南朝《述异记》,讲述了一位樵夫在山中遇到仙人下棋,一局未完便返回人间,发现已过数百年,家中亲人早已不在,自己也成了“烂柯人”。
一、典故总结
出处:南朝《述异记》
人物:樵夫(后称“烂柯人”)
情节:樵夫进山砍柴,遇见仙人下棋,观棋一局后回村,发现家乡已历经数百年,物是人非。
寓意:感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也可表达对仙境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二、典故内容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南朝《述异记》 |
主要人物 | 樵夫(后称为“烂柯人”) |
故事背景 | 樵夫入山砍柴,偶遇仙人下棋 |
关键情节 | 观棋一局,归来已过数百年 |
结局 | 家乡物是人非,亲人皆已去世 |
寓意 | 时间飞逝、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
文学影响 | 常被文人引用,如王维、白居易等诗人均有相关诗句 |
三、延伸理解
“烂柯人”的故事虽然简短,但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也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神仙世界”与“人间尘世”之间差异的想象。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烂柯人”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意象,常用于表达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超脱的向往。
四、结语
“烂柯人”的典故虽源于古代传说,但其内涵却跨越时代,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生命、时间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这一典故不仅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