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吗】“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常被归于孔子之口,但其真实出处却存在争议。这句话最早出现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是刘备临终前对刘禅的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表明,这句话原本是刘备对儿子的劝诫,而非孔子所说。
尽管如此,后世在引用这句话时,常常将其与孔子联系起来,可能是因为孔子提倡“仁德”、“行善”的思想与这句话的精神相契合,因此被误传为孔子之言。
项目 | 内容 |
句子原文 | “勿以善小而不为”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对刘禅的遗诏) |
原意 | 不要因为善事小就不去做,强调积小善成大德 |
常被误认为出自 | 孔子 |
原因 | 孔子提倡“仁德”、“行善”,与该句精神一致,导致后人误传 |
真实作者 | 刘备(非孔子) |
补充说明:
虽然“勿以善小而不为”并非孔子原话,但其蕴含的思想与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高度契合。孔子虽未直接说出此句,但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等思想,实际上也鼓励人们从小事做起,积累道德修养。
因此,即使这句话不是孔子亲口所说,它依然可以作为儒家思想的一种体现,并被广泛用于教育、励志和道德引导中。
结语:
“勿以善小而不为”虽非孔子原话,但其精神内核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重视点滴善行,正如古人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